

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實驗室的檢測儀器設備需圍繞《中國藥典》及相關標準,覆蓋性狀鑒別、顯微鑒別、理化分析、含量測定、有害物質控制(重金屬、農藥殘留等)、微生物限度等核心檢測項目。以下是按功能分類的關鍵設備清單及用途:
用于樣品粉碎、提取、凈化等前處理,是后續檢測的基礎。
植物粉碎機 / 超微粉碎機:將飲片粉碎成細粉(過篩后用于顯微鑒別、含量測定等),需符合藥典對粉碎粒度的要求(如 “細粉”“極細粉”)。
篩分設備(藥典篩):分離不同粒度的粉末,確保樣品均勻性(如檢測灰分時需過 2 號篩)。
超聲提取儀:快速提取飲片中的活性成分或有害物質(如黃酮、生物堿、農藥殘留等),替代傳統回流提取,效率更高。
索氏提取器:用于脂溶性成分(如揮發油、油脂)或農藥殘留的經典提取(如藥典中 “總灰分”“酸不溶性灰分” 前處理)。
旋轉蒸發儀 / 氮吹儀:濃縮提取后的樣品溶液,減少溶劑體積,便于后續分析。
離心機:分離樣品中的沉淀與上清液(如微生物檢測中離心去除雜質,或含量測定中澄清樣品)。
超純水器:提供實驗用超純水(如 HPLC、原子吸收等儀器的流動相配制、試劑稀釋)。
用于中藥飲片的真偽鑒別(基原鑒定、成分鑒別)。
生物顯微鏡(帶顯微成像系統):核心設備,用于顯微鑒別(觀察細胞結構、淀粉粒、草酸鈣結晶等特征,如黃連的 “雅連”“味連” 顯微特征區分)。
體視顯微鏡 / 解剖鏡:觀察飲片表面或斷面的宏觀特征(如表皮毛、紋理,輔助性狀鑒別)。
薄層色譜儀(TLC):中藥鑒別最常用設備,通過比對樣品與對照品的斑點位置 / 顏色,鑒別成分是否存在(如人參中人參皂苷的 TLC 鑒別),需配套:
紅外光譜儀(IR):通過特征吸收峰鑒別化合物結構(如揮發油、樹脂類飲片的定性,輔助區分易混淆品種)。
用于測定飲片中有效成分或指標性成分的含量(符合藥典 “含量測定” 項要求)。
高效液相色譜儀(HPLC):核心定量設備,配備紫外檢測器(UV)或二極管陣列檢測器(DAD),用于絕大多數中藥成分的測定(如黃芩中黃芩苷、丹參中丹酚酸 B、甘草中甘草酸等)。
氣相色譜儀(GC):用于揮發性成分(如揮發油、薄荷腦、丁香酚)或脂溶性成分(如農藥殘留中的有機氯、有機磷)的定量,常配火焰離子化檢測器(FID)或電子捕獲檢測器(ECD)。
紫外 - 可見分光光度計:用于顯色后成分的比色定量(如總黃酮、總皂苷的測定,操作較 HPLC 簡便,適合基層實驗室)。
控制飲片中重金屬、農藥殘留、真菌毒素等安全性指標。
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(AAS):檢測重金屬元素(如鉛、鎘、砷、汞、銅),通過特定元素的特征吸收定量(符合藥典 “重金屬及有害元素” 項)。
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(ICP-MS):更高靈敏度,可同時測定多種重金屬及微量元素(適合高要求實驗室,替代 AAS 實現多元素快速檢測)。
氣相色譜 - 質譜聯用儀(GC-MS):用于復雜基質中農藥殘留(如有機磷、菊酯類)的定性和定量,抗干擾能力強(藥典中部分飲片要求檢測 33 種禁用農藥)。
液相色譜 - 質譜聯用儀(LC-MS/MS):檢測真菌毒素(如黃曲霉毒素 B1、赭曲霉毒素 A)或水溶性農藥殘留,靈敏度遠高于 HPLC(適合高風險飲片如桃仁、杏仁的檢測)。
控制飲片的微生物污染(符合藥典 “微生物限度檢查”“無菌檢查”)。
生物安全柜:用于微生物樣品的接種、培養操作,防止病原微生物擴散。
恒溫培養箱:培養細菌(30-35℃)、霉菌 / 酵母菌(23-28℃),測定菌落總數、霉菌數等。
高壓蒸汽滅菌器:滅菌實驗器皿、培養基(如營養瓊脂、玫瑰紅鈉瓊脂)。
菌落計數器:快速計數培養后的菌落數量,替代人工計數,提高效率。
測定飲片的物理性質(如水分、灰分等),反映純度和質量。
電熱鼓風干燥箱:用于 “水分測定”(常壓干燥法,如飲片干燥失重)、“灰分測定” 中的恒重操作。
馬弗爐:高溫灼燒樣品,測定 “總灰分”“酸不溶性灰分”(如大黃、當歸的灰分控制)。
卡爾費休水分測定儀:測定微量水分或易揮發成分的飲片(如含揮發油的薄荷、肉桂,避免常壓干燥導致成分損失)。
熔點測定儀:測定某些結晶性成分的熔點(如冰片、樟腦的鑒別與純度控制)。
中藥飲片實驗室設備需兼顧 “定性鑒別”“定量控制”“安全風險篩查” 三大核心需求,其中HPLC、顯微鏡、TLC、AAS、培養箱是基礎必備設備;GC-MS、LC-MS/MS 等高端儀器可根據企業規模和產品風險等級(如出口飲片、貴細藥材)選擇性配置,以滿足更嚴格的檢測要求。所有設備需定期校準,確保符合藥典方法的精度要求。